成果名称:面向新疆地方基层与工程一线,培养水利本科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
成果完成人姓名:唐新军、李晓庆、虎胆·吐马尔白、赵涛、陈亮亮
获奖时间:2014年9月
成果简介:
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,生态环境脆弱,干旱缺水问题严重。在新疆新型工业化、农牧业现代化、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进程中,水利的基础性、先导性、战略性和核心性作用更为突出,水利兴则新疆兴。典型的“绿洲经济、灌溉农业”使得新疆目前农业用水比重高达96%,且用水效率极低,造成新疆“三产”用水结构极不合理,严重制约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自治区党委确立了“加快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,大力发展民生水利……走出一条富有新疆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”水利建设方针,地方基层的水利建设任务艰巨、繁重,急需大批能扎根基层、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才,尤其需要能够适应少数民族聚居、偏远艰苦环境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。
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是新疆水利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,肩负着为“兴水兴疆”培养人才的重任,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:生源大部分来自新疆基础教育较落后的偏远农牧区,生源质量不高,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低。而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主要在地、县基层或工程一线,大部分要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基层工作。在此种情况下,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能适应基层、工程一线的需求,不仅关乎今后新疆水利现代化目标的实现,还关乎着“三化”建设的加快推进和稳疆兴疆、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本成果紧扣新疆地方水利建设特点,着眼行业发展和地方基层的需求,面对生源质量差、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低、师资不足等不利情况,开拓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新途径,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加强工程背景;增设新疆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,实现专业通用知识本土化;强化实践育人,夯实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基本功。成果的实施,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从事水利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,实现了基层用人单位对水利大学生能够“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下、干得好”的期望,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,为西部地方院校培养基层专门技术人才提供了借鉴,辐射示范作用显著。
成果主要创新点:
(1)结合新疆水利建设的特色,创新了专业通用知识本土化的教学模式
为提高学生到新疆基层工作的适应能力,着重突出和强化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。通过压缩专业通用课程学时,设置系列新疆专题讲座、增设新疆地方特色课程、编写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教材、专业课教学采用新疆工程案例、推行以新疆当地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能、创新竞赛与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认证培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,为西部地方院校培养当地基层专门技术人才提供了借鉴。
(2)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需求,创新了适应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干能力的培养模式
实行民汉合宿、民汉合堂、民汉班级结对子、实践性教学混合编组等方式,构建“民族学生说汉语、汉族学生说维语”互动的、交流学习环境和氛围,解决毕业生到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语言障碍。增加学生了解农村、认识农村的实践育人环节,设置支农劳动实践课,向田间地头、工程一线进行生产实习、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,提升毕业生解决基层与工程一线的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依托专业技能赛事和培训平台,让学生切实掌握基层水利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,夯实学生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基层工作的基本功,并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认证相结合,获取就业的“敲门砖”。促进大学生、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。与基层用人单位对水利大学生能够“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下、干得好”的期望对接。